苗木展示
苗木展示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苗木展示

日期: 2025-03-05 09:12:59 来源:苗木展示
产品介绍

  《黑龙江述略》卷二记有:“黑龙江省土贡,以貂皮为重。肇自天命、天聪之年,我朝出征诸部落时,而额外岁时名物,则不详其始制。今貂贡外,有年贡、春贡、夏贡、鲜贡名字。到时例由将军要员,驰驿进呈。”《黑龙江外记》记有:“将军、副都统等岁献方物,六月进白面,七月进鹰鹞,十月进鱼雉等野味,曰进鲜。十一月进年贡,亦鱼雉野猪类。而箭笴桃皮木火茸附俗,谓之走大车。同月进海东青。十二月进春鱼,内惟鹰鹞送木蘭。行在余兮贡京师。往岁恭遇。”二文献较为明晰的记叙了清朝时期黑龙江的贡品名字及品种,这些贡品中有哪些来自瑷珲呢?

  貂贡是黑龙江省更是瑷珲最重要的贡品,关于“瑷珲”的释义,其间一说即为满语“母貂”,盖因瑷珲在明末清初时曾以产貂而出名。《龙沙纪略》记载:“出尔罕者,兵车之会也,地在卜奎城北十余里。定制,于草青时,各蒙古部落及虞人,胥来通市,商贾移肆以往。艾浑(瑷珲)、莫尔根、屠沽亦皆载道。轮蹄络绎,皮币山积,牛马蔽野。集初立,划沙为界。各部落人,驻其北,商贾官卒游人驻其南。中设兵禁,将军选贡貂后,始听交通,凡二十余日。”说每年五月,在今齐齐哈尔城北举行出尔罕(楚勒罕)盟会,瑷珲人等皆前往,由将军选贡貂后,开端互市。选貂充贡之制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有生动描绘:“选纳貂皮,楚勒罕第一事也,选入格者充贡,余听布特哈自售。将军、副都统坐堂上,协领与布特哈总管分东西席地坐,中陈貂皮,详视而去取之,甲乙既定,铃小印于皮背,封贮备进。然后印归还之皮,而皆刖其一爪。如皮背无印而四爪全者,私货也。事干例尽,人不敢买。贡貂有一等、二等、好三等、寻常三等之分。”间宫林臧在《东鞑纪行》中对黑龙江下流区域德愣行署的“贡貂”“赏乌绫”也曾生动记叙。

  但是,貂皮名贵,捕获却十分不易,“入山採捕利在大雪,故秋即去,春始还。往往有白手归者,则貂之可贵可见。”捕貂人在长时间的获取过程中,也探索总结出了名贵经历,《黑龙江外记》记有:“貂见人,走入穴者,取之如探囊;升木则稍难,然守待旬日,亦有到手之时;惟匿石罅中,则无计可施。”《龙沙纪略》记有:“捕貂以犬,非犬则不得貂。虞者往还,尝自减其食以饲犬。犬前驱停嗅深草间,即貂穴也,伏伺噙之。或惊窜树末,则人犬皆息,以待其下。犬惜其毛,不伤以齿。貂亦不复动,纳于囊,徐俟其死。”

  据民国九年《瑷珲县志》记载,瑷珲副都统每年例贡三次,“十月进鲜,十一月年礼,十二月春鱼。”县志中也具体罗列出了瑷珲例贡的名字、品种和数量:进鲜,哲鲁鱼一百尾,细鳞鱼五十尾,野鸡一百只,飞龙五十只,箭杆五百根,桃皮二百条,木火绒四大匣四小匣,鱼鳔吉庆两架,鱼鳔满意四柄;年礼,哲鲁鱼一百五十尾,细鳞鱼一百尾,野鸡一百五十只,飞龙一百只,木火绒两大匣两小匣,鱼鳔吉庆一架,鱼鳔满意两柄;春鱼,哲鲁鱼八十尾,细鳞鱼四十尾,野鸡八十只,飞龙四十只,箭杆一百根,桃皮五百条。

  瑷珲紧邻黑龙江,盛产江鱼,《黑龙江外记》记有:“黑龙江江鱼,名不可枚举。岁贡惟鲟鳇、哲绿、纽摩顺三种。”哲鲁鱼、哲绿今称哲罗鱼,纽摩顺即细鳞鱼,在不同的史猜中记法不一样。这两种鱼都是冷水性淡水食肉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十分名贵。进贡时,为了保鲜,将鱼“洒水使冻,如在玉壶。”

  鲟鳇鱼的胃被瑷珲人制成胶,民间称为“刮鳔”,《黑龙江外记》中对刮鳔的用处有较为具体的介绍:“粘纸补字,刀刮用之,胜浆糊;远骑臀无肤者,摊布贴之,胜膏药。”刮鳔是瑷珲特产,嘉庆时期黑龙江将军那启泰曾令瑷珲人到将军府(齐齐哈尔)制刮鳔,因技能或是资料所限,数月无成。瑷珲人还将刮鳔用来制做成名贵的工艺品,“刮鳔一块,大寸许厚二分,有金钟、蕉叶、书札诸式,一匣当储九块。其尺长满意,盘大拱壁及悬磐之类,皆近年新式雕镂,尤巧,得之较难。”用刮鳔制成的鱼鳔吉庆架、鱼鳔满意是出自瑷珲稀有名贵的手工艺贡品。

  瑷珲物资富饶,“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并非虚言,《黑龙江外记》载有:“野鸡盛时往往飞集门窗,一握而得,则此言不诬。”野鸡是瑷珲出产最多的野生禽类,也称雉,雄雉羽色富丽且尾长,雌雉羽呈黄褐色且尾短。野鸡的肉质肥美,《柳边纪略》描绘:“最肥者,油厚寸许。”

  飞龙“形似雌雉,脚小有毛”,肉味与野鸡附近,汤尤鲜美,是瑷珲“食中珍品”。因多在深林密薮中,较为可贵。曩昔曾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说法,龙肉指的便是飞龙鸟。

  将桃皮用于制造武器是一种陈旧的工艺,金元时期北方民族制造箭时现已用这种资料。《黑龙江外记》记载:“内府缠弓矢金桃皮,树高二三尺,皮赤黑而裹如泥金,故名金桃皮。其实不结桃也,岁折其枝以贡。”在清宫旧藏的弓箭、腰刀中,以桃皮作为装修的为数众多,其间便有来自于瑷珲。

  《盛京通志》记有:“柞木心黄朽者可为火绒,黑龙江贡木火绒即此。”《黑龙江外记》记有:“柞木,亦称凿子木,取枯心以引石火,谓之木火茸。”木火绒、木火茸,此二处记法略有差异,为引火用。

  同治年间曾被发配到黑龙江的张光藻有诗云:“水族山禽此亦嘉,初冬鱼猎送京华。桃皮桦木俱充贡,岁岁关东走大车。”瑷珲的进贡一向继续到清朝退出前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