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广西植物研究所与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维护区管理处组成的植物资源查询组,在花坪维护区密林深处成功寻获30多株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珍稀濒危物种——铠兰,其间成年开花植株有10株。这是该物种自1994年在花坪维护区初次“露脸”、2006年时间短“现身”开花后,时隔近20年再次被科研人员记录到开花植株。
据了解,铠兰为地生草本,具球形小块茎。铠兰花朵形状独特,像海洋里长着4根长胡子、打开大口的某种鲸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铠兰对环境要求极为严苛,种群数量非常稀疏,被国际自然维护联盟(IUCN)评价为濒危物种。
此次监测到的铠兰种群散布于海拔1350米的花坪维护区密林深处,于1994年初次被发现。2006年,维护区管理处安排施行第2次归纳科考中走运记录到铠兰开花植株。2007年至2024年,虽然花坪维护区管理处作业人员与科研团队继续进行屡次针对性查找,铠兰却踪影全无,其生计情况牵动人心。本次归纳科考团队经过“地毯式查找”,总算在保存无缺的原始生境中,从头发现了这一珍稀“精灵”,再次揭开其奥秘面纱。
“铠兰的重复‘隐现’,恰恰证明了其生计环境的极点脆弱性以及长时间生态监测的不可或缺性。”本次铠兰发现者、归纳科考团队负责人刘演研究员介绍。
现在,花坪维护区管理处已发动应急呼应机制,对新发现铠兰植株施行就地维护,一起收集必要科研数据。下一步,将加强对铠兰的监测和巡护,加大对铠兰及其生境的维护力度。(记者王艳群 通讯员李双林、廖国稳)
又讯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得悉,近来,我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特征植物保育及使用立异团队在那坡县展开国家重点维护野生植物资源查询时,发现一棵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该树胸径达1.5米,树龄估量达上百年,此次发现不只拓宽了滇桐的已知散布规模,且改写了滇桐最大胸径的纪录。
滇桐为锦葵科滇桐属落叶乔木,是一种非常陈旧的植物。其成长时代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00多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可谓“植物界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维护价值。滇桐户外散布区域狭隘,居群稀疏,首要散布于云南、贵州和西藏,是国家二级维护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2021年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50种极度濒危野生植物之一。上世纪50时代,科研作业者曾在广西发现一株滇桐,惋惜尔后70多年,该树遍寻不见。
此次户外发现滇桐,进一步验证了广西是我国南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厚的区域之一。因为新发现的滇桐,生境受人为搅扰影响较大,下一步,广西特征植物保育及使用立异团队将积极展开维护和繁育作业,推进树立维护点,进行重点维护。(记者王艳群 通讯员丁涛)